全台久旱不雨,許多地區的農田都被迫休耕,然而位於苗栗通霄楓樹里的石虎田,之所以石虎田能不受乾旱影響的原因在於:楓樹里上游有著一大片林務局長期保護的國有森林,這片森林涵養了豐沛的水源,石虎田附近終年湧出不竭的泉水,為這片田地提供潔淨的灌溉用水。石虎田的周圍緊連著山丘,山丘上正是臺灣石虎活動的區域,當這些山邊的稻田以無毒的方式種植時,未來無論是在稻田旁或是稻田裡,都可提供安全的棲地讓許多野生動物覓食生活,當然也包括了石虎。去年在石虎田中所拍到的自動相機紀錄中,可以發現許多鳥類、鼠類都會進到田裡活動,稀有的麝香貓及石虎也都出現了!顯示這片友善的農田提供了無毒的自助大餐,讓石虎這樣的獵食者可以安心的來到這片稻田裡覓食。
然而在最近的這幾年裡,林務局也開始投入種稻的行列,但是林務局推廣種稻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生產,而是從一個保育機關的角度出發,去推動友善耕作的農法,友善耕作不只是強調無毒的耕作方式,更進一步是要讓野生動植物都有生存的空間。臺灣農地一直以來都有著農藥使用浮濫的情況,長久下來除了危害我們的健康,同時也造成生態的破壞與野生生物的無辜死亡。為了能保留良好的生態環境,提供野生動物棲息的家園,林務局近幾年來積極推動水田友善耕作的輔導,並經由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合作,建立綠色保育標章認證機制,成功進行
多處水田的復育及友善耕作,也推出不少友善耕作的農產品,如:台北八煙的救世米、台北貢寮的和禾米、台南官田的菱鄉米等,而最重要的是:許多消失已久的生物都慢慢回來了!水田的生態也開始變得熱鬧非凡。期望透過在楓樹里所推動的石虎米種植,也能讓瀕臨絕種的石虎數量逐漸上升。林務局所推動的「水梯田暨濕地生態系統復育及保育工作」,成功創造民生與保育的雙贏,深具意義並受大眾廣大迴響,在去年時也獲得「103年國家永續發展獎─永續發展行動計畫執行績優獎」殊榮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