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兒童好「宅」,不愛運動的結果,變成「白斬雞」! 兒童福利聯盟今天公布「2012年台灣兒童運動狀況調查報告」指出,學童每周看電視和上網時間,分別是校外運動時間的七倍和五倍以上,有兩成學童連運動都要「宅在家」,還有近四成學童用Wii等運動型電玩來取代運動。
兒盟調查指出,由於運動量不足,學童體能狀況實在令人擔憂。逾半數(57.7%)孩子跑操場一圈400公尺就感到胸痛、難以呼吸;每四個學童就有一個(24.7%)曾在運動時因身體不適停止運動,甚至昏倒;28.1%的孩子每個月都在感冒,4成以上孩子BMI不是過輕就是過重,甚至已變成體能不佳的「小白斬雞」。
根據2011年聯合國肥胖監測小組(IOTF)公布資料顯示,我國6至18歲兒童的肥胖盛行率高達26.8%,比鄰近國家日本、新加坡、韓國、大陸的兒童還重,居世界第16胖。
調查發現,國內學童每周上體育課時間僅80分鐘 ,而大陸學童上體育課時間是我們的2.3倍;台灣學童放學後的運動時間也遠低於歐美國家,逾七成學童每周放學後運動時間不到2個小時。
每周只花2.3個小時運動這份調查針對19個縣市、31所小學的四、五年級生進行抽樣,共回收1015份問卷。調查發現,超過九成學童認為運動很重要,也希望有更多體育課,但進一步分析,學童每周平均只花2.3個小時運動,但每周上網時間12.5小時,是運動的五倍,看電視的時間高達16.7小時,更是運動的七倍。
調查指出,國內學童的運動概況存著在三種樣貌,包括喜歡運動卻不運動、體育課程時數低與缺乏運動社團,以及校內外缺乏運動,在空間與設備都不足的情況下,兩成學童連運動時都「宅在家」。
兒盟強調,多樣性的運動有助於啟發學童的興趣,且學校每周都有體育課卻有四成五的學童覺得體育課都做相同的運動,且以打球、跑步和體操為主。不只校內運動可選擇的種類少,有六成五的學童也反映校外的運動也不超過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