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高齡化時代來臨,南投縣政府致力於改善無障礙空間、獨居老人住宅及針對老人提供更周延的交通服務等措施,打造南投縣成為優質的高齡友善城市。
國立陽明大學環衛所教授郭憲文在講授「建立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之指標」主題時表示,高齡友善城市指標應該是因地制宜,依照各縣市的現況,訂出符合在地的「本土指標」,指標的原則不但要反映民眾的需求,更要有改善及進步的空間,然後以量化之數據作為依據,例如:南投縣衛生局以「老人流感注射」作為議題,就可比較近年來65歲以上注射流感的人數及比例作比較,這樣就可以很清晰地檢視進步的幅度。
其次郭教授也建議,在推動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的策略時,應別出心裁、與眾不同及有別於以往的創新作為,就像台北市政府預定2016年要達到「創意城市」的水準,特別商請著有《創意城市》作者英國學者Landry指導台北政府,Landry對都市傳統經濟產業衰退、缺乏集體歸屬感、生活品質惡化、全球化威脅挑戰等都市可能面臨嚴峻的結構變遷問題,具有前瞻性的思維;因此,高齡友善城市指標更要有開創的作為,老人才能獲益,人民才有感,而健康城市、高齡友善城市兩者應與縣府其他局處作適度整合,才能事半功倍,才不會浪費資源。
郭憲文教授分析,台北市與南投縣的老人需求不盡相同時表示,南投縣高齡友善城市,係從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交通運輸、住宅、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融入、工作與志願服務、通訊與資訊及社區及健康服務等八大面向制定出百餘項指標,但建議這些指標可以再研訂討論並作適度的修正。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系廖宏恩教授則表示,所謂「渥太華五大行動綱領」係指有關“ 健康促進 ”的主要方針:建立健康的公共政策、創造健康的支持環境、加強健康的社區行動、發展個人技能及重整健康服務體系等五項。
淡江大學教授鄭晃二「如何擬定具有感動力且可持續的行動計畫」 點出明確簡單、特色、具體及可信度是好計畫的四大原則,但績效的呈現不是靠華麗的文藻,而是量化看數據,質化看證證。
繼《南投縣高齡友善城市工作坊》初階課程後,本府衛生局訂4月17日舉辦進階課程,俾能讓各局處參與同仁對高齡友善城市評選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