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臺灣省政府主席林政則今(21)日上午偕同省政府同仁,專程到南投縣集集鎮視察集集攔河堰水利工程。對於集集攔河堰水利工程的設施及功能,為臺灣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給予肯定與讚賞。
林主席於12月21日(星期六)上午9時在省府財經交法組顏淑每組長、民社衛環組蔡志雄專門委員的陪同下,抵達位於南投縣集集鎮的濁水溪林尾隘口,視察集集攔河堰水利工程。
林政則主席所視察的集集攔河堰,於民國82年開始執行,民國91年5月完工啟用,為濁水溪水源調度的中樞,將水源統籌及分配給下游兩岸農業用水、生活用水、工業用水等,是臺灣目前最大的攔河堰,也是取水量最大的水庫,為臺灣帶來莫大的經濟效益。
民國73年6月前臺灣省政府水利局擬定「集集共同引水計畫」後。到了79年,臺塑六輕廠商決定於雲林麥寮興建,政府並核准開發「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另外,由於雲林地區公共給水一直使用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的問題等,六輕所需水源及必須增加供給地面水,以減少抽取地下水,於是集集共同引水計畫乃正式付諸實行。
民國79年,前臺灣省政府水利局編列預算執行「集集共同引水計畫」。85年1月,集集攔河堰工程上樑。90年底共同引水整體試運轉開始。91年1月,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成立,正式營運。
集集攔河堰乃一沃基式混擰擰凝土重力壩,水庫類型為在槽水庫。堰體全長352.5公尺,堰頂設有排洪閘門18座,排砂閘門4座,以及魚道1座。可提供雲林地區每日11萬噸的原水至林內淨水場,並可提供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包括臺塑六輕工業區等地區每日33萬噸的用水。最大取水量高達每秒160立方公尺,而每年最大引水量高達20億立方公尺,遠高於曾文水庫的10.5億立方公尺以及石門水庫的8.15億立方公尺,是臺灣地區計畫年取水量最大的水庫。
林主席對於前臺灣省政府自規劃「集集共同引水計畫」至執行完工,歷經李登輝、邱創煥、連戰、宋楚瑜、趙守博、張博雅等前主席的積極領導下,配合國家整體經濟建設發展,辦理此重大水利工程,均感敬佩;也期勉省府同仁,雖然已經精省,同仁仍應積極配合國家發展政策,共創臺灣另一經濟奇蹟而努力。林政則主席更呼籲大家共同愛護水資源及綠色環境。
圖片省府新聞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