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資料顯示,美國衛生單位接獲2位於賴比瑞亞專門治療伊波拉病毒出血熱之美國醫療人員染病訊息,伊波拉病毒爆發感染以來迄本(103)年7月27日,累計通報1,323例病例,其中729例死亡,致死率為55%。WHO風險評估結果,疫情係自西非輸出至其他國家之可能性,建議各國應加強監測及院內感控等措施。另美國CDC於7月28日發布致醫界通函強調,醫師應詢問病患發病前21天內曾至有伊波拉流行疫情國家之旅遊史與在等候檢驗結果時就應隔離病人,以及患者死後亦可能具傳染力,藉由葬禮籌備時接觸屍體傳播。
為因應西非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病例數持續增加,並出現醫護人員感染案例,本縣傳染病醫療網指定應變醫院(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分別於103年5月8、14、16、30日及6月17日辦理5場次分組教育訓練,內容包含疾病認識及正確穿脫個人防護裝備,對象包含醫事人員、醫療輔助人員、外包人員暨支援人員等。並於103年7月1日辦理「收治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病例」示範觀摩演練,除該院人員參與演練外當天本縣各醫院亦派醫師、感控師等人員參與學習,提昇本縣緊急應變量能,隨時收治病患。
本府衛生局呼籲本縣各醫院,如遇有至西非返國病患,務必詢問近期旅遊史(是否於21天內曾至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等發生群聚國家)、接觸史、職業及家庭或工作環境等是否有其他類似症狀病人,倘發現疑似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病人應立即收治於隔離病房,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典型,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如近距離(一公尺內)照顧疑似或確定個案時,則應配戴口罩、護目鏡、防護衣與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病患之血液及體液。因病人痊癒後7週內其精液仍有病毒存在,可傳播疾病。照護人員亦應進行健康監測,注意是否出現相關症狀,直至接觸後21天為止,提高警覺加強院內感控措施及通報作業等。有關伊波拉病毒出血熱防治相關資訊,請參閱本署全球資訊網/傳染病介紹/伊波拉出血熱(專業版) (http://www.cdc.gov.tw)。